国知发运字〔2025〕28号,这份文件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为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而发布的具体行动指南,标志着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从顶层设计走向了大规模、系统化的落地实施阶段。
一、 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为期三年的创建活动,批量培育、遴选和推广一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标杆(包括城市、园区和企业),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整体水平,为到2035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二、 主要内容解析(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1. 创建对象与范围
示范城市: likely 包括地级市和县级市,可能分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城市”和“试点城市”等不同层级。重点考察城市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政策体系、保护环境、公共服务能力等。
示范园区: 包括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各类园区。重点考察园区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等。
示范企业: 主要面向创新能力强、知识产权基础好的骨干企业(可能包括中央企业、大型民营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重点考察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管理、高价值专利培育、国际布局、风险防控和转化运用能力。
2. 工作原则
质量优先,示范引领: 不追求数量,而是注重创建单位的质量和标杆性,确保其真正能起到“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作用。
统筹布局,分类指导: 考虑到东、中、西部发展差异,会对不同地区的申报单位设置不同的侧重点和评价标准,实现协调发展。
动态管理,能进能出: 并非“一评定终身”。会建立复核和退出机制,对入选单位进行持续监督和考核,不合格的将被取消称号,确保示范创建的“含金量”和长效机制。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政府负责搭建平台、制定规则、优化环境,具体创建工作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
3. 工作程序与时间安排
申报与推荐: 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企业、园区向所在地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申报,市局筛选后向省局推荐,省局再择优向国家局推荐。确保层层把关。
形式审查: 国家局对推荐材料的完整性、合规性进行初步审核。
专家评审: 组织知识产权、经济、科技等领域的专家,根据设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量化评分和综合评议。这是最关键环节。
名单公示与认定: 根据评审结果,确定拟入选名单并进行公示,无异议后正式发文认定。
年度考核与期满复核: 三年创建期内,可能需要进行年度报告或中期评估。创建期满后,进行最终复核,通过者将被正式授予“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XX”称号。
4. 重点任务与评价指标(核心部分)
申报单位需要围绕以下方面制定创建方案并开展工作,这些也是评审的核心维度:
知识产权制度建设: 是否制定了前瞻性的知识产权战略?是否建立了高效的管理机构和完善的内部制度?
知识产权创造质量: 不仅看专利/商标数量,更看重高价值发明专利的拥有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海外布局情况等。
知识产权保护效能: 司法保护、行政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等“大保护”格局的构建情况。快速维权中心、知识产权纠纷应对能力等。
知识产权运用效益: 专利导航决策应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作价入股、证券化等运营活动是否活跃?是否培育了知识产权优势产业?
知识产权服务与环境: 公共服务体系(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建设情况、高端服务机构培育、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等。
三、 文件的深层意义与影响
信号意义: 表明中国知识产权工作的重心已经从“数量增长”彻底转向“质量提升”和“价值实现”。国家正在动真格,投入真金白银和政策资源来推动这一转型。
指挥棒效应: 这份文件和配套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成为未来三年各地政府、园区管委会和企业制定自身知识产权工作计划的“指挥棒”。大家会纷纷对标评价标准,补齐短板,发挥优势。
资源集聚效应: 被评选为“示范单位”,不仅仅是一项荣誉,更意味着能获得国家层面的重点政策扶持、项目倾斜、资金补贴以及更高的品牌声誉,从而吸引更多创新资源和市场资源。
竞争格局重塑: 在城市和区域竞争层面,知识产权实力将成为衡量一个地区营商环境和创新竞争力的核心指标。示范城市和园区的称号将成为招商引资、吸引人才的“金字招牌”。对于企业而言,这是提升核心竞争力、抢占行业制高点的重大机遇。
四、 给不同主体的建议
对地方政府/园区管委会: 应立即组织学习文件精神,对标评价指标,找出差距,制定高质量的创建工作方案。整合经信、科技、金融等部门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对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 应将参与示范创建提升到公司战略高度。系统梳理自身知识产权工作,加强战略布局,重点在高价值专利培育、风险防控和全球化运营上下功夫。积极参与申报,争取成为国家认可的标杆。
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政府、园区和企业都需要专业的咨询服务来帮助它们完成创建申报、战略规划和体系建设。服务机构应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提供高质量的全链条服务。
总结来说,这份《通知》是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落地施工的“项目招标书”和“建设标准手册”。它通过一套系统、科学的创建、评选和管理模式,旨在批量打造一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样板间”,从而带动全国知识产权工作整体升维,最终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大目标。